找到相关内容2385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解深密经》简介

    、依他起、圆成实三种性相,以说明一切染净的法相。(5)〈自性相品〉:明一切诸法皆自性,即依三种自性立三无性。其中遍计所执性相是依假名安立,即相无性。依他起相是依众缘所生,即生无性。圆成实相是一切法的胜义谛,为一切法无我性所显,即是胜义无性。由此和会一乘、五性之说,谓声闻、独觉、菩萨三乘有情,都由此自性性一妙清净道,证得无上涅槃,由此密意说‘唯有一乘’,但其中也有钝根、中根、利根等种性的差别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947190.html
  • 古印度佛教哲学家龙树

    都是一种相对的、依存的关系(因缘、缘会),一种假借的概念或名相(假名),它们本身没有不变的实体或自性(自性)。所谓“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”,在他们看来,只有排除了各种因缘关系...自性(自性)。宇宙万物的真实相是“空”,亦是“中道”。所谓“中道”就是不能用言语分别,不能用概念亲证的一种最高存在,也就是“非有、非、非亦有亦、非非有非”。又认为,有为法空,无为法亦空。我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216497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过去心,现在心,未来心,皆不可得,以何心可得,念佛心可得否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三心不可得,是要我们学道者,离相、离念、离住,以所住而住、以无相为相、以离念而念,这是转凡入圣的初步阶段,由有而空、由相而无相、由假入空、由住而住、由念而念;三心不可得,不是意味著连心都没有了,若连心都没有,还有谁肯来修行呢!岂不是让人更惶恐,因而走入断灭论。   要知道佛陀本意,是要我们先净化自性中的相、住、念、境,无非皆是自性空的,远离自性虚妄的贪执,如此显露菩提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9531237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烦恼丛生,不知如何解危?

    痛苦的差别自然不同,若欲断除(净化)烦恼,应由七识执著净化成平等性智,或以般若智慧透视七识执著当下自性空,七识空性(梵语sunyata),不生执染,那么,前五、六识与后八识也就自然净化解脱,一切烦恼则不得由生。   烦恼是自作自受的果报,既是自作,理应自解,自己知病本所在,对症下药,无不痊愈;若不自解,由他人解缚,终不得解。当知烦恼本不缚人,解从何生?解,烦恼从何而来?   维摩诘经云: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465412539.html
  • 问:何谓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”?

    学佛以后,一直有个“妄想”,希望见到“真空”。通过学教参禅修密,到现在的念佛,若干年后方才消此“妄想”。什么是“空”,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,究竟而实体(自性),叫做“空”,也是虚妄不实的意思。其实有情能见到的只是法相,而对法性只能悟到。禅宗所谓“明心见性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75377813.html
  • 问: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?

    铲除情执。情也是因缘所生法,了自性。当我们产生情执时,不要贪著,也不必害怕。有效的解决方式,是以正见照破它,将其消融于智慧观照中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75777818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打坐时怎么克服腿麻等问题?

    问: 打坐时怎么克服腿麻等问题? 济群法师答: 打坐的关键是善用其心,坐姿只是辅助用心的手段。正像我们讲般若正观,是要具备缘起、自性空的认知,以此观照每个问题。从比量的思维,逐渐进入现量的正观。其中,现观通常是以禅修方式进行,而比量的层面可在日常生活中,未必一定要坐着。 在打坐过程中,都会碰到腿的问题。至于每到一定时间就挺不过去,可能和生理状况有关,也可能和心理设定有关。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22435587230.html
  • 略论三性

    自性,即是尘识分,依他起者,渭依因依缘显法自性,即乱识分,依因内根缘内尘起故;真实性者,法如如。法者即是分别依他两  性,如如者即是两性所有。分别性以体相故所有,依他性以生故  为所有,此一无所有,皆变异,故言如如”。  然而,玄奘法师所译的《显扬圣教论》则云:  “三自性者,谓遍计所执自性,依他起自性,圓成实自性。遍计所执  者,所谓诸法依因言说所计自体。依他起者,所谓诸法依诸因缘...

    弘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4166303.html
  • 玄奘译《解深密经》之唯识思想

    作意,倒思维;为因缘故,乃能通达,于此通达,渐渐修习,乃至无上正等菩提,方证圆满。”  为了进一步阐发三相说的缘起意蕴,《解深密经》又在《自性相品》提出了“三无自性”的范畴,并解决了三相与三无自性的关系问题,认为三无自性的无相、无性是以三自性的有相、有性为基础的,有三相然后才能谈到无相,因此光说无相是空泛的,按其实际三无自性就是三自性。具体地说,相自性,是指一切事物所谓的“相”,都是遍计所执...

    徐绍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5069569.html
  • 二谛与三性说之辨析

    幻事阳焰等是实,这种计着自性的做法,在世间也是颠倒的,而明利根所生之识,本师所施设的名言在世间应该立为实。智者从世俗谛通达第一义谛,依据的应该是正世俗而不是倒世俗,阿底峡云:  正世俗梯, 智者将不能...无为亦非无为非有为。”对小乘执无为法为实有的破斥,《成唯识论》有专门段落。】  离言自性与与二谛中的胜义谛对应的,特点是离言,二,超过一切寻思所认知的境界,与诸法不一不异,乃遍一切的一味相。在三性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3460430.html